图文详情2025年作为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我国化工产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。随着《“十五五”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的逐步披露,行业发展的新蓝图日渐清晰。这份承载着绿色转型与创新使命的规划,不仅将重塑全球化工竞争格局,更将为“双碳”目标下的中国工业体系提供核心支撑。
2026中国(济南)国际化工装备与智能制造展览会(CIEIM 2026)是亚洲领先的化工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展示平台。本届展会以“智造革新·低碳未来”为主题,将于2026年3月9-11日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。聚焦化工产业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,汇聚全球500+顶尖企业、30,000+专业观众,全方位展示从高端装备、智能控制系统到绿色工艺的全产业链创新成果,为化工行业提供技术升级与战略转型的国际化枢纽。

一、顶层设计:构建“三化协同”新体系
根据工信部透露的框架,“十五五”期间化工产业将形成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。高端化转型聚焦于突破“卡脖子”材料,规划明确到2030年,电子化学品、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自给率需提升至75%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规划首次将生物基化学品单独列为重点发展目录,计划在聚乳酸、生物基聚氨酯等领域培育5-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。
智能化改造方面,规划提出“灯塔工厂”倍增计划,要求年产值超50亿元的化工企业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,重点推广数字孪生、AI工艺优化等技术的应用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,目前行业智能化率仅为28%,预计“十五五”末将提升至60%,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释放超3000亿元的智能装备市场需求。
绿色化发展指标最为严格。相较于“十四五”,新规划将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目标从13%提高到18%,废水回用率从80%提升至90%。引人注目的是,规划首次设立“碳足迹追溯”强制性标准,要求所有基础化工产品建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档案。这种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管控的思路,预示着化工行业ESG管理将进入量化考核新阶段。

二、区域布局:打造“两极多带”新格局
规划草案显示,未来五年将重构化工产业空间布局。长三角地区定位“高端新材料创新极”,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、医用高分子材料,上海化工区已启动建设国内首个“零碳化工”中试基地。而珠三角则聚焦“绿色日化产业极”,规划建设生物表面活性剂等6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迎来政策加持。榆林-鄂尔多斯-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纳入国家战略,将形成煤基新材料产业带;西南地区则依托磷矿资源优势,规划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走廊。值得关注的是,规划明确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,现有园区外企业将实施“搬迁或关停”的硬约束,预计涉及企业超2000家。
沿海七大石化基地的扩能计划出现重大调整。舟山、惠州等基地将严格控制炼油产能,转而扩大乙烯、PX等下游高端产品比例。规划特别强调“近零排放园区”建设标准,要求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际领先,这将对跨国化工企业的技术引进形成倒逼机制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监管模式的变革。规划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“化工产业大脑”,整合20余个部门的监管数据,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追踪。试点地区显示,该系统可使安全检查效率提升3倍,违规行为识别准确率达92%。

五、国际竞合:培育“隐形冠军”新势力
面对全球化工产业链重构,规划首次提出培育“细分领域单项冠军”计划。氟硅材料、特种工程塑料等赛道将获得定向扶持,目标培育30家具有国际定价权的“隐形冠军”。万华化学的ADI系列产品就是典型案例,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5%。
“一带一路”布局呈现新动向。规划鼓励企业在东南亚建设绿色轮胎、农药制剂等终端产品生产基地,而在中东则聚焦基础原料合作。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合作的精细化工项目,总投资达120亿美元,开创了“原油资源换技术”的新模式。
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的实施倒逼行业加速低碳转型。规划专门设立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“绿色认证基金”,支持企业开展ISCC PLUS等国际认证。华峰集团通过生物质原料认证,其氨纶产品出口欧洲的溢价达到15%,这种绿色竞争力正在重构外贸格局。

联系我们
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
地 址:上海市松江区九新公路2888号申新商务5楼 E座
联系人:祝勇 150 0101 2460(同微信)/杨礼15210231664(同微信)
联系作者
解读展会小白
热门会展
热门展会